admin

【殖民地史】德意志第二帝国各殖民地一览(多图) - 知乎

admin 心声写照 2024-05-02 10浏览 0

  封面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兴登堡、威廉二世、鲁登道夫。

  由于直到1871年,德意志的邦国们才汇聚于霍亨索伦王朝的旗帜之下,因此德国相较于其他西方帝国,更晚走上掠夺殖民地的道路。但这并不妨碍germans将三色旗插上海外的土地。直到一战前,德国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了部分殖民地。德国殖民地、保护领及本土示意图

  (以下资料均整理自网络、书籍)

  德属东非国旗德属东非国徽德属东非(德语:Deutsch-Ostafrika)

  其领土约为现今的卢旺达、布隆迪、坦桑尼亚、以及莫桑比克北部等地区,总面积994,996平方公里。德属东非最早由德国东非公司建立并运营;在1880年代晚期,德国东非公司由于无法镇压土著起义,遂寻求军方的帮助。德意志帝国亦在此地设立殖民地政府。

  德国投降后,国际联盟于1919年依据凡尔赛条约分别将卢旺达及布隆迪交付比利时、洛伏马河以南地区交付葡萄牙、坦噶尼喀交付英国托管,结束了德国34年的统治。红色部分为德属东非,其余蓝色部分为德国的其他非洲殖民地。

  德属喀麦隆国旗德属喀麦隆国徽德属喀麦隆(德语:Kamerun)

  德属喀麦隆是德意志帝国在1884年-1916年间拥有的一块非洲殖民地,主要在今日的喀麦隆,还包括加蓬及刚果共和国的北部,中非共和国的西部,乍得的南部及尼日利亚的东部。

 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法国、比利时及英国军队于1914年入侵了德属殖民地,并在喀麦隆战役后完全占领了德属喀麦隆。

  随着德国的战败,《凡尔赛条约》将新喀麦隆划分为两个第二等国际联盟托管地,分别由英国及法国代管。法属喀麦隆及英属喀麦隆的一部分于1961年合并成了喀麦隆共和国。1901年-1972年间喀麦隆的政权演变。橙色部分为德属喀麦隆;红色部分为英属喀麦隆;蓝色部分为法属喀麦隆;绿色部分为喀麦隆共和国。

  多哥兰国旗多哥兰国徽多哥兰(德语:Schutzgebiet Togo)

  多哥兰是德国在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非洲西部的保护国。其国土除了包括现时之多哥全境以外,尚包括今日加纳东部的部分土地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,德国战败,国土被英国及法国瓜分,分别被称作“英属多哥兰”及“法属多哥兰”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非洲各国寻求独立,多哥兰的前途及统一问题一度成为焦点。最后英属多哥兰决定与英属黄金海岸合并成为加纳,而法属多哥兰则决定独立,成为今日的多哥共和国。德国战败后多哥兰的分裂

  德属西南非洲国旗,暂未找到国徽德属西南非洲(德语:Deutsch-Südwestafrika)

  1884年至1915年德意志帝国的殖民地之一。

  1915年,在一战期间,德属西南非洲被英国和南非军队入侵。在战争结束后,其行政被南非联邦(大英帝国的一部分)接管,和领土在国际联盟的授权管理作为西南非洲。它于1990年成为独立的纳米比亚。黑色部分为德属西南非洲

  德属萨摩亚没有自己的国旗,因此以德意志帝国殖民办公处(德语:Reichskolonialamt )的旗帜代替德属萨摩亚(德语:Deutsch-Samoa)

  德属萨摩亚是德国曾经的一个殖民地,时间为1900年-1920年。该殖民地涵盖乌波卢岛、萨瓦伊岛、阿波利马岛、马诺诺岛,全部位于今天的萨摩亚独立国境内。它曾是除德属新几内亚外,德国在太平洋的唯一一块殖民地。

  德属萨摩亚于1900年3月1日成立,由德意志帝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管辖。

  1914年,新西兰占领德属萨摩亚。1920年,德国将该地交与新西兰。右边那一块红色部分即为德属萨摩亚;棕色为德属新几内亚;黄色为德属太平洋保护国;橘色为北所罗门,割让予英国

  德属新几内亚国旗德属新几内亚国徽德属新几内亚(德语:Deutsch-Neuguinea)

  德属新几内亚是德意志帝国在大洋洲的一块殖民地。其范围包含新几内亚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岛屿。从西班牙购得,并因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而被剐分。现在主要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。

  此地主要由新几内亚岛北半部之威廉皇帝领地与俾斯麦群岛所组成;其中俾斯麦群岛中还包括了新波美拉尼亚(Neu-Pommern ,现名新不列颠岛)以及新麦克兰堡(Neu-Mecklenburg ,现名新爱尔兰岛)。

  (重点来了,接下来是对上一幅地图的解释)

  除了萨摩亚以外,其他德国于太平洋上所拥有之岛屿组成德属太平洋保护国,也由德属新几内亚管理。这些岛屿即德属所罗门群岛、加罗林群岛、马里亚纳群岛(不含关岛)、马绍尔群岛和瑙鲁。

  详细地图见上文“德属萨摩亚”部分。

  德国胶州湾租借地总督旗(自1898年起)

  [1]德国帝国海军旗,兼做租借地民用旗

  [2]胶州保护领(德语:Schutzgebiet Kiautschou),通称德国胶澳租借地

【殖民地史】德意志第二帝国各殖民地一览(多图) - 知乎

  是德意志帝国于1898年在中国设立的租借地,包含胶东半岛胶州湾(胶澳)周边地区,总面积552平方千米。行政中心(首府总督府)位于青岛。1914年由日本军事占领,称“胶州湾租借地”。

  租借地设立时,德国当局基于“胶州”一词进行该处地名的翻译,德文写作“Kiautschou”,英文写作“Kiaochow”、“Kiauchau”或“Kiao-Chau”。中国人为避免与清政府的“胶州”相混淆,一律译作“胶澳”。青岛市长(删

  1.汉口租界汉口租界地图

  设立:

  1895年,中国政府为感谢德国参与“三国干涉还辽”,迫使日本退出在马关条约中取得的辽东半岛,同意德国在中国开辟租界。10月3日,德国在汉口开辟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租界。面积为600亩。

  收回:

  1917年3月14日,一战时间北洋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,次日,派遣200名军警进驻汉口德租界。8月14日,北洋政府对德宣战。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《凡尔赛和约》确认了中国对天津、汉口2处德租界的收回。于是,汉口德租界改为汉口第一特别区。

  2.天津租界地图右下角那一块红红的就是德国天津租界

  设立:

  天津德租界是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五月,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,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“迫日还辽(东半岛)”有“功”,向清政府索取租界,要求享受与英、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。清政府饬令天津海关道同驻津德国领事商谈划定租界事宜。同年九月十三日(10月30日),天津海关道盛宣怀、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《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》,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。界址为:东临海河;北接美租界(今开封道东段);西至海大道(今大沽路);南自小刘庄之北庄外起顺小路(今琼州道)至海大道。占地1034亩。

  扩张:

  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八国联军入侵,德国人乘机扩大租界。翌年,德国强迫清政府于六月初五(7月20日)与之签订《推广租界合同》。

  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,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接收联军都统衙门时,德租界当局已将德军占据之地划入新界。扩张后的德租界地界:东临海河;北与英租界接壤;南迄今琼州道,并从下瓦房南延至今围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琼州道;西界沿今广东路向西至马场道。总计占地2304亩(德租界面积备资料记载不一,尚有2434亩、2440亩和4200亩等几种说法)。

  收回:

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,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一区(特一区)。德国战败后,德国政府声明承担《凡尔赛和约》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,除青岛等地被日本占领外,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。

  如有错误,还请指正!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发表评论